用兵智慧:战争和政治的关系 - 道释儒/智慧之花(Wisdom)版 - 北大未名BBS
返回本版
1
/ 1
跳转

用兵智慧:战争和政治的关系

[复制链接]
楼主

micoloveu [离线]

一点爱

4.7高级站友

发帖数:4951 原创分:1
<只看ta> <ASCIIArt>
1楼

问题:“以正治国,以奇用兵”。这段话,语出《老子》第五十七章。意思是说,治国要用正常手段,不能用阴谋诡计。什么事才用非常手段?那是用兵。这是老子的话。它抓住的东西,是战争中最本质的东西,即克劳塞维茨给战争下的定义: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争是以政治为前提。政治是“正”,战争是“奇”。“奇”是以“正”为前提,“正不获意”,才用“权”, “权”就是“奇”。战争后面的政治,它的意图,都是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战而屈人之兵,不战而屈人之兵,都是要让你受委屈。屈,当然不可能是心甘情愿。你费尽口舌,好话坏话都不听,软硬不吃,只好动粗,先礼后兵、以剑代笔。详析战争和政治的关系


AI答案:

这段论述深刻揭示了战争与政治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其核心思想源自中国古代道家经典《老子》的“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并与西方军事理论巨擘克劳塞维茨“战争是政治的延续”(War is the continuation of politics by other means)的论断形成了跨越时空的思想共鸣。下面我们将从哲学基础、历史实践、战略逻辑三个维度,详析战争与政治的关系。


一、哲学基础:正与奇的辩证统一

《老子》第五十七章曰:“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这里的“正”代表常道、秩序、规则、道德与合法性,是治国理政的根本原则。它强调的是制度建设、民心向背、社会和谐与长治久安。而“奇”则指权变、非常手段、出其不意、诡道与灵活性,是应对非常态危机、尤其是战争时所必需的策略。

“正”是目的与合法性来源:国家存在的正当性在于维护秩序、保障民生、推行仁政。这是政治的本质。

“奇”是手段与应急机制:当和平手段无法实现政治目标,或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时,必须启用“奇”——即军事手段。

二者关系并非对立,而是主从关系:“正”为主,“奇”为辅;“正”为体,“奇”为用。正如您所指出的:“‘奇’是以‘正’为前提,‘正不获意’,才用‘权’。” 这正是中国传统战略思维中“先礼后兵”的逻辑起点。


二、克劳塞维茨的现代诠释: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19世纪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提出:“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这一论断成为现代国际关系和军事战略的基石。

政治决定战争的目的:战争不是为战而战,而是为了实现某种政治意图,如领土扩张、政权更迭、资源控制、安全保障或意识形态输出。

战争服务于政治目标:军事行动必须服从于国家战略,不能脱离政治考量。例如,即使战场胜利,若导致国际孤立或政权崩溃,仍属战略失败。

战争手段受政治制约:是否开战、何时停战、使用何种武力程度(常规/核武、全面/局部),皆由政治决策者决定。

这与老子“以奇用兵”的思想高度契合:“奇”只是工具,“正”的政治目标才是根本。战争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实现政治意志的极端手段。


三、战略逻辑:从“屈人之兵”到“不战而屈人之兵”

孙子在《孙子兵法》中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提出:“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最高明的战略是通过谋略和外交瓦解对手,避免直接战争。

战而屈人之兵:通过军事胜利迫使对方屈服。这是典型的“以奇用兵”,但其背后仍是政治目的——如统一国家、恢复秩序、惩罚侵略等。

不战而屈人之兵:通过威慑、联盟、经济制裁、舆论宣传等非战争手段达成政治目标。这是“以正制奇”的高阶体现,也是“正”对“奇”的超越。

您提到:“战而屈人之兵,不战而屈人之兵,都是要让你受委屈。” 此语极为精辟。所谓“屈”,即是迫使对方放弃原有意志,接受我方的政治安排。这种“意志的征服”才是战争与政治共同追求的核心。


四、历史实践中的体现

秦国统一六国

秦国以法家“正”道治国(中央集权、耕战制度),同时灵活运用“奇”策(远交近攻、间谍渗透、分化瓦解),最终完成政治统一。其成功正是“以正治国,以奇用兵”的典范。

美国对伊拉克战争(2003)

表面理由是反恐与防扩散(政治“正”名),实则涉及地缘控制与能源利益。战争虽速胜,但后续政治重建失败,说明“奇”可胜一时,“正”不足则难久安。

冷战时期的核威慑

美苏之间从未爆发热战,但通过军备竞赛、代理人战争、科技竞争等方式进行“冷战”。这是一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极限博弈,政治意图始终主导军事部署。


五、现代启示:和平时期的“正奇”之道

在当代国际格局中,战争形态已扩展为“混合战争”(hybrid warfare),包括网络攻击、信息战、经济制裁、颜色革命等。这些“奇”手段的背后,依然是国家政治意志的延伸。

以正立国:加强制度建设、提升治理能力、赢得民心,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

以奇应变:面对安全威胁,需具备灵活应对手段,但必须始终受控于政治大局。

慎用“奇”术:过度依赖阴谋、欺骗、暴力,将损害国家信誉与合法性,最终反噬“正”道。


结语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不仅是古代智慧,更是理解现代国际政治与军事关系的一把钥匙。政治是战争的灵魂,战争是政治的极端表达。真正的战略家,既懂得“奇”的锋利,更明白“正”的深远。唯有以“正”驭“奇”,方能实现长治久安;若以“奇”代“正”,则终将陷入暴力循环,背离治国本义。

正如老子所警示:“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军事手段虽必要,但永远不应成为首选。真正的胜利,是让天下“自化、自正、自富、自朴”——这才是“以无事取天下”的最高境界。

签名档

    ╭╯.★*★.             

  .*★*.*  .★*★.          

 ★       ★  *  *.*★*.    

  一点  *   '        ★   

   .      ..'  爱   ★   

    ‘·  . .         .     

发表于2025-08-26 19:17:53
返回本版
1
/ 1
跳转

请您先 登录 再进行发帖

快速回复楼主
标题
建议:≤ 24个字
签名档
发布(Ctrl+回车)

您输入的密码有误,请重新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