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读随摘:《春秋左传》里的智慧12
[复制链接] 分享:摘录(襄公三十一年):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子于郑国,栋也,栋折榱崩,侨将厌焉,敢不尽言?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譬如田猎,射御贯则能获禽,若未尝登车射御,则败绩厌覆是惧,何暇思获?”子皮曰:“善哉!虎不敏。吾闻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我,小人也。衣服附在吾身,我知而慎之。大官、大邑所以庇身也,我远而慢之。微子之言,吾不知也。他日我曰:‘子为郑国,我为吾家,以庇焉,其可也。’今而后知不足。自今,请虽吾家,听子而行。”子产曰:“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吾岂敢谓子面如吾面乎?抑心所谓危,亦以告也。”子皮以为忠,故委政焉。子产是以能为郑国。
原文翻译:
子皮想让尹何去管理一个城邑(为邑)。
子产说:“尹何年纪太轻了,不知道他能不能胜任?”
子皮说:“他为人老实谨慎,我很喜欢他,他不会背叛我的。让他去那里边做边学,他也就会更懂得治理了。”
子产说:“不行!人们爱一个人,总是希望对他有利。如今您爱一个人,却把政事交给他,这就好比一个人还不会拿刀,就让他去切割东西,他不受伤才怪呢!您这样‘爱’他,其实是害了他,那以后谁还敢接受您的爱护呢?
您在郑国是栋梁之臣,栋梁一旦折断,屋椽必然崩塌,到那时我(侨,子产名)也会被压在下面,岂敢不把话说透?
您有一匹漂亮的锦缎,一定不会让人拿去学着裁剪衣服。现在大官、大邑是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您却让一个初学者去‘实习’治理,这比起毁坏美锦,危害不是更大吗?
我听说都是先学习然后才从政,没听说过拿政事当学习工具的。如果真这么做了,必定会造成损害。
譬如打猎,只有射箭和驾车熟练了,才能猎获禽兽;如果连车都没上过,射箭也没练过,那上车后光害怕翻车压身,哪还有心思去想猎获呢?”
子皮说:“说得好啊!我真是不够聪明。我听说君子致力于大事、长远的事,小人只关注小事、眼前的事。我就是个小人啊!衣服穿在我身上,我知道爱惜而谨慎对待;可大官、大邑——这是我安身的根本——我却疏忽轻视了。要不是您这番话,我还不明白这个道理。
过去我说:‘您治理郑国,我治理我家,这样也能有个依靠。’从今以后,我知道这样不行了。从现在起,即使是我的家事,也请您来决定怎么办。”
子产说:“人心各不相同,就像人的面孔一样。我怎么敢说您的脸该像我的脸呢?我只是觉得事情有危险,所以才告诉您。”
子皮认为子产非常忠诚可信,因此把国家大政委托给他。子产也因此能够真正执掌郑国,推行善政。
深度解析:
1. 核心议题:用人是否可“边干边学”?
子皮出于“爱”与信任,想提拔亲信尹何,让他通过实践“学习治国”。这是一种看似仁厚实则危险的用人观。
子产坚决反对,提出“学而后入政”的原则——治理国家是关乎民生社稷的大事,不能当作个人情感或实验场。
2. 子产的论证逻辑:层层递进,比喻精妙
以“操刀割物”为喻:不会用刀却强使人割,必自伤。说明能力不足者掌权,反害己害人。
以“美锦不使人学制”为喻:连一匹好布都不让人拿去练手,何况关乎百姓生死的大官大邑?
以“田猎射御”为喻:技能需训练,治国如驾车射箭,未学而上阵,只恐翻车,遑论建功?
这三个比喻由浅入深,从生活常识上升到治国大道,极具说服力。
3. “学而后入政”:中国最早的“专业治国”思想
子产明确提出:“未闻以政学者也”——从没听说过把国家政事当作学习工具的。这体现了:
对权力的敬畏
对百姓的责任
对专业能力的尊重
这是中国古代“贤能政治”思想的重要体现,与孔子“学而优则仕”一脉相承。
4. 子皮的转变:从“小人”到“知过能改”
子皮起初只知“爱之”,不懂“利之”,是“务知小者、近者”的“小人”(此处“小人”指见识短浅者,非道德贬义)。
但在子产点醒后,他坦然承认错误,甚至说“自今,请虽吾家,听子而行”,将国事家事皆托付子产,展现出一位贵族难得的谦逊、识大体与知人善任。
5. “子皮以为忠,故委政焉”——权力交接的关键
子皮本是郑国执政,地位高于子产。但他因子产“尽言”、“危言”而认定其“忠”,主动让权,使子产得以全面执政。这体现了:
子产的直言敢谏
子皮的胸襟气度
郑国贵族间的政治信任
正是这种良性互动,成就了子产治郑的黄金时期。
历史意义与启示:
治国不可儿戏
国家治理不是个人情感的延伸,必须以能力、经验、责任为基础。
真正的“爱”是“利之”,而非“害之”
子产指出:以私情授政,表面是“爱”,实为“伤”。真正的爱护,是让人先学成再任事。
领导者要有“听逆耳之言”的雅量
子皮能接受批评并彻底改正,是其作为政治家的伟大之处。
忠诚不仅是顺从,更是“危言以告”
子产说:“抑心所谓危,亦以告也。”真正的忠诚,是在看到危险时敢于直言,而非一味迎合。
总结:
这段对话,是中国政治史上关于“用人”、“治国”、“忠诚”与“责任”的经典教材。
子产以理服人,以喻动人,以忠感人;子皮以诚纳谏,以国为重,以贤让权。二人共同演绎了一场“君子谋国”的典范。
正因有子产这样的贤臣,有子皮这样的明主,弱小的郑国才能在晋楚争霸的夹缝中生存发展,子产也才能“为郑国”,留下“古之遗爱”的千古美名。
“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
——每个人的见解不同,正如面孔各异。
但唯有像子产这样敢于表达“不同”的人,才是国家真正的栋梁。
签名档
╭╯.★*★.
.*★*.* .★*★.
★ ★ * *.*★*.
★ 一点 * ' ★
. ..' 爱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