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部转专业高考成绩限制何时能休
[复制链接] 分享:众所周知,贵校医学部每年的转专业通知中,都有一条规定:
通过普通高考考入医学部的学生,若申请转入大学本部,选科及高考分数须达到本部同批次专业录取条件(即当年已满足入学本部的相关要求)。[1]
在转专业中设置高考分数限制,尤其是在医学和其他专业之间以高考分数设限,这样的规定在我国一流大学中,应该已经是绝无仅有;在世界范围内的综合性大学中,更是显得令人费解。
为什么这条规则显得特别?
关于我国一流医学院,有一句著名的顺口溜:“协北复交浙,中华同湘首”,其中提及院校除首医外现均为综合性大学的一部分。笔者选取其中几所学校的转专业政策,进行了简单的考察。
2024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在本科招生新闻发布会中提出,“开放灵活的转专业政策,转出“零门槛”,大一、大二、大三多次可转,校本部医学院可互转”,并在教务处日前发布的《关于做好2025年本科生转专业工作的通知》中完成了落实:
各学院转出名额不设限制,不得因为成绩、已成功转过专业等原因拒绝学生的转出申请;医学院与本部之间各专业可以互转。[2]
上交的改革并非孤例。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于2024年5月修订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本科生转专业实施细则》中提到:
申请转入非上海医学院专业的一年级学生,应经所在单位选、上海医学院转专业工作管理委员会批准后参加申请转入专业的考核。通过遴选人数不超过本专业一年级在籍人数(不含留学生、插班生和已转专业学生)的5%。[3]
与上交不同的是,复旦对医学院学生转往非医学院专业保留了一些限制和特殊的考核、审批流程。但医学院学生与其他专业间互转自由这一精神,在今年的转专业工作中仍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执行:
符合学校本年度转专业报名基本要求的2023级和2024级本科生,除临床医学六年制、基础医学专业强基计划等招生时国家或学校有明确规定不得转专业者外,均可参加本次申请。[4]
查浙江大学、中山大学转专业相关文件,均未发现针对医学相关专业的特殊规定。[5][6]
这条规定有什么问题吗?
这是一条正在源源不断地生产校部之间人为的高低区隔和偏见的规定。这种偏见,不仅正在被不断注入一届又一届北大学生,尤其是北医学生心中,更在大众认知中被反复强化。它不断提醒着所有人,北大学生中的一些人,被视为比其他人更“低”。这种非黑即白的高低双轨划分在全世界的大学中都是罕见的。
对于大学生而言,高考分数是与生俱来的,入学之后再多的努力也改变不了的,如同种族、肤色和籍贯;依据高考分数设置的单向阀门意味着,从一个群体进入另一个群体,需要天生具备另一个群体的某些优秀品质;而反之则不需要证明自己。这种单向流动的隐喻含义笔者在此不愿多谈,在中外历史和当下的现实中,有许多并不太适合类比于朝夕相处的同学的例子。
如果没有这条规定,会导致新的问题吗?
一种常见的为医学专业转出限制辩护的说法是,可以避免考生以医学专业为转专业的踏板,招收到真正喜爱医学的学生。实际上,对转专业做出限制其实恰恰与这一目的背道而驰。有选择的自由,才有理性的选择;对一个专业的热爱应该是多年学习中的坚持,而非填报志愿时的一锤子买卖。平视的目光才能看到真实的世界,而长期形成的高低差,在北医本科生中制造了一种微妙的氛围,使相当部分医学生长期以艳羡甚至仰视的目光看待所有其他专业,实际上更不利于专业认同和职业自信的形成。许多北医同学都会对通过保研/考研/转行就业等方式离开医学界的同学钦佩有加,认为是“大佬”才能做到的,是优秀的表现。诚然这部分同学往往目标明确、执行力强大,值得学习,但这种因对其他专业和行业的陌生化而形成的普遍的仰慕,实在不能说是一种健康的心态。
另一种担忧是,开放转出会导致“冷门专业”门可罗雀,从而损害北医学科建制的完整和部分学科人才的培养。这其实并不可能,因为其他院系,尤其是转入热门的院系,本身接收能力就有限制,有意向转出者还需面临全校转专业学生间的竞争。前述其他大学的实践也已经证明,让不喜目前专业的学生走,天塌不下来,每年仍有正常数量的学生完成学业;即使在目前的北医,也没有出现绩点排名靠前学生全部转向临床口腔的情况。
比前两者更常见的指责是,不支持这条规定者,是在试图以低分入学后,转到高分专业,达到“占便宜”的目的;持此种观点者认定,这条规定是为了维护教育资源公平地依据高考分数分配。那么,为什么除医学部之外,其他转专业行为都不涉及高考分数?这种“公平”只体现在使两个群体泾渭分明时,是否暴露了自身的前后不一致?按此种观点,所有院系接收转专业时都应将高考分数纳入考量,或者制度层面杜绝所有“低分考生”向“高分专业”的流动。再者,高考分数稍逊而入学后发现兴趣、学业表现出色的学生,唯有在北医不能转向真正热情所钟的专业,他们又何过之有?错在选择了北医吗?
未来的规则应该是怎样的?
从今天国内高校的本科培养改革看,打通学生在专业间的流动,提供更灵活的发展路径是大势所趋。上交已经先行一步,并成功在高招季之前打出了宣传效应,相信近年来势头正猛的交医的招生吸引力会有进一步的提升;浙大、南大、武大等高校也都已在朝这一方向改革,贵校校本部今年也取消了转专业的绩点要求。所以,最优的结果自然是实现校本部和医学部转专业政策的统一,进一步理顺校部之间的关系。
退一步说,即使确有维持部分专业学生数量的需要,复旦上海医学院限制转出总数的模式也可供参考:
3.学生所在学院根据上海医学院要求组织成立考核专家组,对学生进行面试考核。考核依据综合素质、基础知识、思维能力、专业兴趣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分,其中既往学期全部已修读课程的平均绩点占50%、面试综合表现占35%、综合素养证明材料占15%。[4]
尽管这一由所在院系对转出学生进行考核的规定也显得并不十分合理。
再退一步,即使考虑到避免对现有的招生格局造成冲击,也可以采取在审核转专业申请时将高考分数纳入加权总分的方式进行控制。无论是软设限还是硬考核,只要能通过入学之后的公平竞争实现,都将或多或少地消解校部之间潜意识中的“高低差”,对学生心理上的影响都小于根据高考分数的“一刀切”。
需要澄清的一点是,笔者离转专业事项已经十分遥远,如今说自己热爱医学,暂时也属问心无愧;写作本文完全出于多年观察和体味北医同学面对校部问题时的微妙心态后积累的思考。站在今天回看,这项制度设计时的意图并非不可理解。然而,带来扭曲的制度,不会长久。随着校部合作和融合深化推进,很难想象这种一时权宜之计在十年、二十年后,仍然作为横亘在北四环两头之间的鸿沟存在,东边的一大部分学生,仍然从入学那天开始就被贴上标签,本科数年中注定不可能走到四公里的另一头。2025年,贵校已经宣布临床医学专业扩招,破除积弊,在更健康的环境中培育更自信、更具专业认同感的医学人才,需要管理者的智慧和勇气。
[1]欧美大片ppt免费大全医学部2025年本科生转专业工作通知:http://jiaoyuchu.bjmu.edu.cn/tzgggb/zzytz/225891.htm
[2]上海交通大学关于做好2025年本科生转专业工作的通知:http://www.jwc.sjtu.edu.cn/info/1222/120221.htm
[3]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本科生转专业实施细则:http://shmc.fudan.edu.cn/_upload/article/files/9c/0e/860043544c2b8978f3cbd81179e7/.pdfee361d54-2cef-4293-85b0-6cbef721b965.pdf
[4]2025年上海医学院本科生申请转入非医学专业工作通知:http://nursing.fudan.edu.cn/_upload/article/files/b3/7d/a2f8b1b34f98b3cf1350c9cae8e0/085e0cc3-e1c7-4961-9d25-631356f50148.pdf
[5]浙江大学关于2023级、2024级学生2024-2025学年春夏学期转专业有关事项的通知:http://bksy.zju.edu.cn/2025/0110/c76421a3011148/page.htm
[6]中山大学全日制本科生转专业实施办法:http://jwb.sysu.edu.cn/sites/default/files/2021-09/中山大学全日制本科生转专业实施办法.pdf
顶
StatusPost (s/p)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众所周知,贵校医学部每年的转专业通知中,都有一条规定:
在转专业中设置高考分数限制,尤其是在医学和其他专业之间以高考分数设限,这样的规定在我国一流大学中,应该已经是绝无仅有;在世界范围内的综合性大学中,更是显得令人费解。
为什么这条规则显得特别?
……
签名档
加大力度推动校本部和医学部深度融合。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加快推动在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教学科研体系、后勤保障体系等各方面的贯通融合。贯彻“北大医学”理念,在“双一流”建设中继续深入实施“临床医学+X”战略,推动医学学科和其他学科交叉到底、融合到底。协调促进附属医院间的合作交流,有效整合资源,实现共同发展。
顶一个
一点想法:目前这种限制政策其实和医学部较低的录取分数线是互为因果的。如果开放自由转专业,那么未来是不是必定医学专业的分数线也会上涨到和其他本部专业一致,进而降低一些真正想学医的同学的录取机会?
StatusPost (s/p)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众所周知,贵校医学部每年的转专业通知中,都有一条规定:
在转专业中设置高考分数限制,尤其是在医学和其他专业之间以高考分数设限,这样的规定在我国一流大学中,应该已经是绝无仅有;在世界范围内的综合性大学中,更是显得令人费解。
为什么这条规则显得特别?
……
没啥好说的,因为医学部的分数比本部低,这就是原罪。与其纠结转专业,不如加速两校融合,扩大课程互选和第二专业,以及更重要的提高医学部教学质量和生源质量。一个上课念ppt课前课中课后签到的大专凭什么能和北大互转专业啊
StatusPost (s/p)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众所周知,贵校医学部每年的转专业通知中,都有一条规定:
在转专业中设置高考分数限制,尤其是在医学和其他专业之间以高考分数设限,这样的规定在我国一流大学中,应该已经是绝无仅有;在世界范围内的综合性大学中,更是显得令人费解。
为什么这条规则显得特别?
……
如果放开转专业的限制了,你猜医学部还剩多少学生,医学预科平均绩点至少提高0.5,都去卷着转专业了
StatusPost (s/p)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众所周知,贵校医学部每年的转专业通知中,都有一条规定:
在转专业中设置高考分数限制,尤其是在医学和其他专业之间以高考分数设限,这样的规定在我国一流大学中,应该已经是绝无仅有;在世界范围内的综合性大学中,更是显得令人费解。
为什么这条规则显得特别?
……
签名档
“从小爸爸妈妈教我不能打架,不能染上烟酒等不好的习惯。” —— 丁真珍珠
你说的互为因果这点我完全赞成。
反过来看,目前的限制下,即使对医学存在一定兴趣的考生,也会出于“不做二等公民”的想法放弃学医,这是情有可原的。另外,人的观念不那么容易改变,我不认为开放之后医学专业分数线就会飞速上涨,并且现阶段国内高分考生学医意愿本身就不高。
wenhaozhang (ricardo)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顶一个
一点想法:目前这种限制政策其实和医学部较低的录取分数线是互为因果的。如果开放自由转专业,那么未来是不是必定医学专业的分数线也会上涨到和其他本部专业一致,进而降低一些真正想学医的同学的录取机会?
键盘一敲嘴一张,就可以对一个学部高考成绩学术能力个人品性有高有低的几千同窗任意贬低,你的这种心态正是这条规定带来的流毒。你脑中预设的“医学部学生都是考不上本部的loser”这个观念,就是这个单向阀门所生产的,国内其他学校都无此现象。最后,今年转专业通知已经发出,能在这里发帖的人都利益无关,质疑动机并无意义。
你攻击的这个楼主的高考已经是很遥远的事,只因他不幸选择了欧美大片ppt免费大全的医学专业,全天下人在口舌之争时都多了一个他的把柄。
Confucius (要不年轻哪会彷徨...)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多少分考来的没点数吗?要是转专业无任何门槛
北医的分数高考录取的时候就会跟本部一样
再问问自己能考上吗?
首先,你回复时就预设了“你”就一定比某一个“本部同学”差了“这么多分”。这不是一个合理的推测,医学部也有相当数量的投档线上学生。
其次,“享受一样的政策”的界限在哪里,为什么一定是一个学部,一条高考分数线?本部内或医学部内的冷门院系和热门院系之间,也可能有数十分的分差,转专业通道是不是也应该堵上?
最后,决定一个大一学生能否享受到转专业的资源,是以一年来的学术表现和接收院系的考核来评价合理,还是以一年前的高考分数评价合理?为什么其他院校都已不采用高考分数限制?
yukishanny (yukishanny)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那还是先把北医的高考录取分和本部统一吧…凭什么你高考差这么多分本科进来后还能享受一样的政策…
你在这键盘一敲嘴一张,照你的逻辑
北航 人大一堆同学高考分数高出北医的同学,你怎么就觉得他们的学术能力个人品性比北医的低???
问题来了,他们要申请转学到北大把贵校G点倒数的替换出去,可否?
我也不是北航的,也不是人大的,我也利益无关!!!
StatusPost (s/p)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键盘一敲嘴一张,就可以对一个学部高考成绩学术能力个人品性有高有低的几千同窗任意贬低,你的这种心态正是这条规定带来的流毒。你脑中预设的“医学部学生都是考不上本部的loser”这个观念,就是这个单向阀门所生产的,国内其他学校都无此现象。最后,今年转专业通知已经发出,能在这里发帖的人都利益无关,质疑动机并无意义。
你攻击的这个楼主的高考已经是很遥远的事,只因他不幸选择了欧美大片ppt免费大全的医学专业,全天下人在口舌之争时都多了一个他的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