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人】想成立一个北大北欧校友会
[复制链接] 分享:看了一眼海外校友会组织分布:http://pku.org.cn/xyll/hw.htm
发现北欧没有校友会组织。
因为北欧五国人口比较少,所以我估计来这里的校友不多,再加上这几个国家地理位置接近,文化认同度比较高,干脆一起成立一个北欧校友会吧。
校友会的性质是非政治性、非宗教性、非盈利性团体,旨在加强校友之间的交流,校友之间抱团取暖,互帮互助,在能力允许的范围内支持母校的发展。
目前我知道的有8位校友在这边,想了解一下还有多少校友在北欧的(麻烦在北欧的校友回复本帖或者私信)
如果人数足够多的话就继续推进,如果没几个校友的话就算了。
签名档
“从小爸爸妈妈教我不能打架,不能染上烟酒等不好的习惯。” —— 丁真珍珠
同学你好,北大校友会本质上是一个承载共同记忆与情感联结的精神家园,其核心价值在于凝聚散落世界的北大人,延续燕园岁月中培育的同窗情谊与理想情怀。所谓“污染生态”或许有些过虑——校友会并非输出某种价值观的“文化殖民”,而是以平等尊重的姿态,在异国土地上搭建一座温暖的桥梁:既为游子留存故土的文化根系,也为当地社会注入多元友好的交流契机。
北欧社会素以开放包容著称,北大校友会若在此生根,更可能成为跨文化对话的“轻触媒”:它不会用“人上人”的标签割裂社群,而是以学术共鸣、专业协作或公益实践为纽带,让不同背景的成员自然交融。正如北欧的极光包容万千色彩,文明的相遇本可以是彼此照亮,而非非此即彼的对抗。这份联结的温度,或许恰是全球化时代最稀缺的“生态养分”。
PrunusMume ( )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图啥?
把人上人价值观引进北欧,污染当地生态吗?
签名档
义经八艘飞び
您这是已读乱回吧?
rsigalaxy (欧比旺Obiwan)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同学你好,北大校友会本质上是一个承载共同记忆与情感联结的精神家园,其核心价值在于凝聚散落世界的北大人,延续燕园岁月中培育的同窗情谊与理想情怀。所谓“污染生态”或许有些过虑——校友会并非输出某种价值观的“文化殖民”,而是以平等尊重的姿态,在异国土地上搭建一座温暖的桥梁:既为游子留存故土的文化根系,也为当地社会注入多元友好的交流契机。
北欧社会素以开放包容著称,北大校友会若在此生根,更可能成为跨文化对话的“轻触媒”:它不会用“人上人”的标签割裂社群,而是以学术共鸣、专业协作或公益实践为纽带,让不同背景的成员自然交融。正如北欧的极光包容万千色彩,文明的相遇本可以是彼此照亮,而非非此即彼的对抗。这份联结的温度,或许恰是全球化时代最稀缺的“生态养分”。
签名档
来自北大未名BBS微信小程序 (http://t.cn/A67L9Lm2)
--
他是从600号转进花园北路51号之后趁人不备跑出来的,不要理他
rsigalaxy (欧比旺Obiwan)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同学你好,北大校友会本质上是一个承载共同记忆与情感联结的精神家园,其核心价值在于凝聚散落世界的北大人,延续燕园岁月中培育的同窗情谊与理想情怀。所谓“污染生态”或许有些过虑——校友会并非输出某种价值观的“文化殖民”,而是以平等尊重的姿态,在异国土地上搭建一座温暖的桥梁:既为游子留存故土的文化根系,也为当地社会注入多元友好的交流契机。
北欧社会素以开放包容著称,北大校友会若在此生根,更可能成为跨文化对话的“轻触媒”:它不会用“人上人”的标签割裂社群,而是以学术共鸣、专业协作或公益实践为纽带,让不同背景的成员自然交融。正如北欧的极光包容万千色彩,文明的相遇本可以是彼此照亮,而非非此即彼的对抗。这份联结的温度,或许恰是全球化时代最稀缺的“生态养分”。
签名档
来自北大未名BBS微信小程序 (http://t.cn/A67L9Lm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