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教材,「a*b=c」写成「b*a=c」是错误的
[复制链接] 分享:我国的 __ __ 确有问题!
知乎日报引用的一个回答我觉得非常完备了,我顺便吐槽一句,这里提到乘数和因数两种说法也是吃饱了闲的:
高校数学老师@Yves S :新教材的这个定义和我国现行的数学课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版)》是冲突的。在 2001 年以前,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是区分被乘数和乘数的。3 个 5 相加必须写做 5×3,写成 3×5 是要判错的。 但是在 2001 年的课标中,这个区分被取消了。在注释中,这一版课标明确指出:「关于乘法:3 个 5,可以写作 3×5,也可以写作 5×3。3×5 读作 3 乘 5,3 和 5 都是乘数 (也可以叫因数)。」 正是因为课标的这个变化,各出版社的数学教材都作出了相应的调整,在教学实践中也不再把 3×5 判错。
对于乘法的最合理的处理,应该是在定义时区分被乘数与乘数,然后迅速引入交换律,而在实际教学中对乘数的位置不做考察。也就是说新教材的处理是可以的,但在考试中不应以此为标准对相反的写法扣分。但是这个操作其中的细微之处靠基层老师自己来掌握是不行的,一定会陷入「要么从定义就不做区分,要么就严格区分并在考试里扣分」的二极管站队,还是需要上面有一个统一的意见。所以我觉得当务之急还是由课标方和教材撰写方协调,拿出一个解决方案来。毕竟教材明确违反课标的事本来就不该发生。而由于我国切切实实有各种统一考试,这个矛盾还不能糊弄过去。最好是能明确统一到「定义做区分,但不做要求、不产生考点」的理想状态。
derekdut (学渣的忧桑)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如图,32*3=96是错误答案,一定要3*32=96才是正确答案。
我是觉得,论意义,对于正整数a和b,
a*b和b*a“一个表示a个b相加,一个表示b个a相加”合理度还好
但如果硬性规定“哪个表示a个b相加,哪个表示b个a相加”似乎缺乏应有的意义
而且我觉得这种也不容易做到“给未来的某些非交换结构(例如矩阵)打基础”
derekdut (学渣的忧桑)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如图,32*3=96是错误答案,一定要3*32=96才是正确答案。
签名档
发信人: SQ (sapere, potere, giocare), 信区: Physics
标 题: Re: 誰知道letter 和 article 有什麽區別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6年01月20日21:21:59 星期五), 转信
"a" can be a letter, and can be an article.
ANewedifier (整装待发)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謝謝!
知乎上有人提到,最早确实是这样,有段时间改成了谁乘谁都行,现在又改回去了
实际上规定a×b能同时表达a个b和b个a就行了,区分这个除了引入心智负担真的很 __
(要我来说引入除以和除两种说法同样 __ )
我上小学时课本给的是完整的九九乘法表,那时就有提到只背一半就行,后来应该都是给一半,告诉学生一口诀可以对应两种乘法,本来就是让学生默认交换律。口诀给一半又区分这种顺序,那属于是左脑攻击右脑,吃饱了闲的。。。。。
littleeva (小eva)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过去也这样,被乘数和乘数有区别。低年级的乘法是作为【同一个数连加若干次】的代替引入的,得分清楚【同一个数】是谁,【次数】是谁。
你觉得没区别那是因为你知道乘法有交换律,但小朋友没这个观念。等到了高年级就都是乘数了,没人管顺序。
能吐槽这种东西的家长,数学也是白给。当然绝大部分人数学都白给。
签名档
来自北大未名BBS微信小程序 (http://t.cn/A67L9Lm2)
--
可以从几何角度规避:ab个物体可以排成a行b列...
这样的处理,首先是便于由正整数向正分数进而向正实数推广...
SQ (反watern联盟会长(反这个字代替了很脏的字))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我是觉得,论意义,对于正整数a和b,
a*b和b*a“一个表示a个b相加,一个表示b个a相加”合理度还好
但如果硬性规定“哪个表示a个b相加,哪个表示b个a相加”似乎缺乏应有的意义
……
签名档
红楼飞雪,一时英杰,先哲曾书写,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忆昔长别,阳关千叠,狂歌曾竞夜,收拾山河待百年约。
我们来自江南塞北,情系着城镇乡野;我们走向海角天涯,指点着三山五岳。
我们今天东风桃李,用青春完成作业;我们明天巨木成林,让中华震惊世界。
燕园情,千千结,问少年心事,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
问题在于应该更新的是引入方式而不是知识本身...
我倒认为这样改动的人不是不懂数学而是不懂教学,保不齐还是个数学教授甚至院士...
littleeva (小eva)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过去也这样,被乘数和乘数有区别。低年级的乘法是作为【同一个数连加若干次】的代替引入的,得分清楚【同一个数】是谁,【次数】是谁。
你觉得没区别那是因为你知道乘法有交换律,但小朋友没这个观念。等到了高年级就都是乘数了,没人管顺序。
能吐槽这种东西的家长,数学也是白给。当然绝大部分人数学都白给。
签名档
红楼飞雪,一时英杰,先哲曾书写,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忆昔长别,阳关千叠,狂歌曾竞夜,收拾山河待百年约。
我们来自江南塞北,情系着城镇乡野;我们走向海角天涯,指点着三山五岳。
我们今天东风桃李,用青春完成作业;我们明天巨木成林,让中华震惊世界。
燕园情,千千结,问少年心事,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
贵校很多人一样吐槽这种东西,但贵校很多人数学并不白给。这种能XXX,那么就XXX的扣帽子行为并不可取。
littleeva (小eva)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过去也这样,被乘数和乘数有区别。低年级的乘法是作为【同一个数连加若干次】的代替引入的,得分清楚【同一个数】是谁,【次数】是谁。
你觉得没区别那是因为你知道乘法有交换律,但小朋友没这个观念。等到了高年级就都是乘数了,没人管顺序。
能吐槽这种东西的家长,数学也是白给。当然绝大部分人数学都白给。
签名档
我们北大,一手托着国格、一手托着公理,失掉了哪一个,都是对这个国家的犯罪。
——《觉醒年代》陈独秀